秋收了,我们去劳动!

2021年01月17日 12:44  点击:[]

20201018日,时令已过寒露,阳光不再炙热,陕北高原的山山峁峁上到处是五彩缤纷的丰收景象。我校农林与建筑工程系50多名涉农专业师生,乘车来到校外实训基地——延安市宝塔区万花乡佛道坪村“山牛生态园”,开展义务秋收劳动活动。

秋收的队伍首先来到玉米地头。为了活跃劳动气氛,系主任杜善保提议进行一场掰玉米大赛。经过商定,成立教师队和学生队。教师人少,年龄偏大,但有一定的农田生产经验;学生人多,年轻有劲,但农田生产经验欠缺。一声哨响,掰玉米大赛正式开始。大家争先恐后,毫不示弱。参与指导劳动的农民伯伯看着学生各种掰玉米的姿势和动作笑着说:“玉米是这样掰的!”在他的示范指导下,大家毫不费力地掰下一个个金黄的玉米棒子。不一会儿,田边工具车厢里的玉米堆得像小山一样。学生队已经迫不及待地宣布比赛结果“我们赢了!我们赢了!”引来大家一片笑声。

体验完掰玉米,大家来到谷子地进行收割。农民伯伯建议大家徒手掐谷穗。他说:“陕北近年来退耕还林生态好了,但山雀危害也不少。如果收割不及时,也会增产不增收。”言语间流露出耕耘艰辛、收获不易的艰难。他一边说着一边给学生示范起掐谷穗的要领,“先找到离谷穗最近的节,一手拿着谷穗,一手在节处用力一折,整个谷穗带着长长的秸秆就下来了。”话音未落,师生们已经散开在谷子地里掐谷穗了。很快,大家额头上的汗水在阳光下一颗颗晶莹透亮闪耀着,好像在和山雀抢时间争速度,谷穗脱落的声音像交响乐一样在秋风中回响,地里的谷堆越来越多,越来越大……

随后,师生们又参与了掰高粱穗、拔豆子、打场、碾场、翻场、扬场、磨豆腐等,每一项农事活动都引起大家浓厚的兴趣,纷纷动手操作实践,尽可能掌握其中的技术要领。由于不少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农活,虽然笨拙的动作和夸张的姿势不时引来大家一片哄笑,但他们干劲冲天,乐在其中。

午饭时分,师生在实训基地自己动手压饸饹、摊米黄、爆玉米花、熬小米稀饭、蒸南瓜和红薯。王玮湘、王茹和李茹三名女同学为一组,她们的任务是摊米黄。一个烧火,一个和面,一个烹饪。摊米黄是一种陕北小吃,平时看见大街小巷陕北婆姨制作摊米黄易如反掌,而到她们三个手里却手忙脚乱。你瞧,负责烧火的王玮湘鼓起腮帮子,趴在地上使劲的吹着柴火,锅鏊下冒起的浓烟呛得她咳嗽不断;旁边的王茹不停地搅拌着早先发酵好的米面糊,搅拌米面糊也是个力气活,没搅几下,就觉得手又酸又痛,但她并没有放弃的意思,咬牙坚持把一大盆米面糊搅拌的稀稠均匀,等待下锅;李茹主管摊米黄。她提起厚重的锅盖,拿着油刷在锅里刷着,接着舀米黄糊入锅摊均匀,赶紧盖好锅盖。开始刚摊出的米黄有半生粘牙的,也有熟透烧焦的,到最后却一个比一个摊得好。但不管怎样在同学们眼里都是美食,因为摊出来一个个米黄,早被等候在一旁的同学抢光了。

“看着同学们吃得津津有味并夸奖了我们,我真切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劳动的意义,那就是通过辛勤付出收获赞美回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!”李茹同学事后谈这次秋收劳动体会时如是说。

下午,在农家大院师生席地而坐,聆听我系呼景明副教授作讲座。呼老师从农田耕耘到秋收,从小作物到大粮仓,从大田种植到棚栽业的发展,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,每个话题都离不开农业、农村和农民。讲座后,师生们围绕“三农”话题,谈知识,讲技术;议艰辛,论成果;说现状,绘远景,分享着自己的采摘甘苦、劳动认识和未来愿景。

“作为涉农专业师生,只有深入农村,脚上沾着泥土,接触农民,手上磨起老茧,我们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了用武之地,才能体现自身价值所在。同时,在服务“三农”的过程中,培养学生爱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深厚思想感情,引导他们爱劳动、会劳动,珍惜劳动成果、尊重劳动者,形成劳动最光荣、劳动最崇高、劳动最伟大、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。”系党总支书记贺荣的总结讲话道出了此次活动的初衷。  

“我们的未来,在希望的田野上,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,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……”夕阳西下,在回校的路上,师生们在车厢里欢快地唱着歌曲《在希望的田野上》,结束了一天丰富多彩的秋收劳动。

说明:C:\DOCUME~1\ADMINI~1\LOCALS~1\Temp\WeChat Files\c4c632967fbb23bc62b1723e0ccbe50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下一条:农林与建筑工程系成功举办2020年院级技能大赛

关闭

通讯地址: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555号   邮编:716000
版权所有: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建筑工程系    1280以上分辨率效果最佳